在我们的整个训练体系里面,“跟读”是作为初中级练习的一个“活舌”运动,相当于锻炼身体前的“热身运动”;真正有思想的、原创的语言输出应当注重的是拼装能力、调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所谓的拼装能力,不是给你一堆螺丝和原材料,还有一张图纸,让你装个鞋柜那么简单,尽管这个事还真难倒了一些人——比如我妈,现在还等我回去装鞋柜呢。(思路不清晰、韧性不够、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和缺乏兴趣)。我这里要说的语言的拼装能力,是你有螺丝(词汇量)和原材料(语料),后续统称为:语料库,但是图纸不是人家工厂给你的,它应是你自己创作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你让读者顺着你所铺设的路径能够方便快捷地领略到你的中心思想。而且,针对的受众不同,你所使用的语料库也应随之进行调整。
而调用能力,就是你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把最适合的语料安插在最能够产出效用、价值、传阅度、穿透力、影响力的位置上,就好比你是一个集团总裁,通常情况下,你会在第一时间调用与自己互动最为亲密、用起来最得心就手的嫡系部队,根据他们的重要度和个性特质,置放到曝光度最高或重要度最高的位置,而语言运用相对管理而言,要求你的储备量更大——集团里有几万人,总裁可以不必每个人都认识,但是语言大师要求你几万的词汇量全都认识,而且用过。轻松的一面在于:尽管很多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释义,但相比人来说,不存在那么多的主观性(比如人有思想有欲望)和客观因素影响(比如人会生病、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更容易掌控。
最后谈下资源整合能力:相比人类社会生存的资源整合能力,语言的资源整合没那么复杂。说开了就是: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和习语表达之后,先借用别人的写作框架,适时调度俚语、谚语、引语和使用修辞的能力。当掌握的框架多了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拼装和调度,就可以整合出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框架。
如排比:
如仿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欲亡华夏之文明也,必先令其分裂,惑其子民、扼其创新,控其言论,消磨侵其意志,所以雇佣施碌,遏止其心不泯。
有些人学不出来,并不是笨,而是没有找到激情所在。没有源源不断的兴趣点和动力驱动,比如:我拿我妈“不会装鞋柜”这事举例,她不是思路不清晰、韧性不够,而是她想着:反正儿子回来会搞定,再加上对不感兴趣的事物的一种“厌烦”和“恐惧”感,所以她就不会装了。她是那么心灵手巧的一个人,能绣出令我叹为观止的“大鹏展翅”图,为什么她就装不好一个鞋柜了呢?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